缝纫用涤纶本色纱线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缝纫用涤纶本色纱线检测技术指南

一、检测目的

涤纶(聚酯纤维)本色纱线作为缝纫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缝纫效率、成品外观及耐用性。通过科学检测可确保纱线符合行业标准(如GB/T 6838-2007《缝纫线》),满足服装、家纺等领域的性能需求。

二、核心检测项目

1.物理性能检测

  • 线密度(Tex/Dtex) 检测纱线单位长度的质量,反映纱线粗细均匀性。通过电子纱线测长仪称重法测定,偏差需控制在±2%以内。

  • 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 使用电子强力试验机(如Instron)测试纱线在拉伸状态下的大承受力及断裂时的伸长量。涤纶本色纱线断裂强力一般需≥50cN/tex,伸长率在15%-25%之间。

  • 捻度(TPM/Turn Per Meter) 检测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影响纱线强度与柔软度。捻度过低易导致起毛,过高则可能引起缝纫断线。采用捻度仪按退捻法测定。

  • 回潮率 测定纱线含水率(标准环境下回潮率≤0.4%),过高易导致霉变,影响储存稳定性。

2.外观质量检测

  • 纱线清洁度 目测或电子清纱器检查油污、杂质、异纤混入等缺陷,要求无可见污染点。

  • 颜色均匀性 本色纱线需保证无色差、黄变或泛光现象,通过分光测色仪量化白度值(如CIE L*≥85)。

  • 毛羽指数 使用毛羽测试仪检测纱线表面纤维突出长度(3mm以上毛羽数≤60个/10m),避免缝纫过程起球。

  • 结节与接头 人工检查每千米纱线中不可有超过2个结节,接头处需平滑无毛刺。

3.化学性能检测

  • 纤维成分定量分析 通过燃烧法或红外光谱(FTIR)确认涤纶含量≥99%,排除其他纤维混入。

  • 残留化学物质 检测甲醛(≤20mg/kg)、pH值(6.5-7.5)、重金属(铅、镉等)含量,符合OEKO-TEX标准。

  • 色牢度(针对染色纱线) 虽为本色纱线,仍需测试耐摩擦、耐汗渍色牢度(≥4级),避免后续加工污染。

4.功能性测试

  • 耐热性 模拟高温熨烫环境(180℃×30s),检测纱线收缩率(≤3%)及强度保留率(≥100%)。

  • 抗静电性能 测量体积比电阻(≤1×10^9 Ω·cm),避免缝纫过程因静电吸附灰尘。

  • 耐磨性 使用马丁代尔磨损仪测试纱线表面起毛起球等级(≥4级为合格)。

三、检测方法与设备

检测项目 主要仪器设备 标准依据
线密度 电子天平、纱框测长仪 GB/T 4743
断裂强力 电子单纱强力机 ISO 2062
捻度 全自动捻度测试仪 GB/T 2543.1
毛羽 YG172A型纱线毛羽测试仪 FZ/T 01086
化学残留 气相色谱仪、pH计 GB 18401-2010

四、质量控制要点

  1. 抽样规则:按GB/T 2828.1进行AQL抽样,每批次抽取10个筒纱,检测长度≥100m/筒。
  2. 环境控制:检测需在标准温湿度环境(20±2℃,65±4% RH)下平衡24小时。
  3. 异常处理:对不合格项需追溯至生产环节(如纺丝工艺、油剂添加量等)。

五、行业标准与认证

  • 国内标准:GB/T 6838-2007《缝纫线》、FZ/T 63001-2020《涤纶本色缝纫线》
  • 标准:ISO 105-C06(色牢度)、ASTM D2256(拉伸性能)
  • 环保认证:OEKO-TEX Standard 100、GRS(回收标准)

六、结语

涤纶本色纱线的全面检测是确保缝纫制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企业需建立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检测体系,通过数据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在强度、洁净度、环保性等维度的竞争力。

通过上述检测项目的系统实施,可有效降低缝纫过程中的断线、跳针等问题,同时延长成品使用寿命,助力企业通过质量管控实现降本增效。


分享
更多
推荐检测
前沿科学公众号 前沿科学 微信公众号
中析抖音 中析研究所 抖音
中析公众号 中析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中析快手 中析研究所 快手
中析微视频 中析研究所 微视频
中析小红书 中析研究所 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