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项目 > 其他检测 > 性能检测,性能检测报告
苎麻本色纱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苎麻本色纱检测项目全解析
一、物理性能检测
-
纱线密度与线密度偏差
- 检测意义:纱线密度(特克斯或公制支数)直接影响织物克重和厚度,线密度偏差反映生产稳定性。
- 检测方法:按GB/T 4743《纺织品 卷装纱线线密度的测定》称重法测定,计算实际线密度与标称值的偏差率。
- 标准要求:通常允许偏差范围±2%~±5%(依据产品等级)。
-
断裂强力与伸长率
- 检测意义:评估纱线在拉伸状态下的承受力及延展性,决定织造效率和成品耐用性。
- 检测设备:电子织物强力机(参照GB/T 3916《纺织品 卷装纱线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关键参数:苎麻纱断裂强力一般需≥10cN/tex,伸长率控制在2%~5%。
-
条干均匀度(CV值)
- 检测意义:反映纱线横截面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影响织物表面光洁度及染色一致性。
- 检测仪器:乌斯特条干均匀度测试仪,通过电容法检测纱线直径波动,计算变异系数CV%。
- 合格标准:优等品CV值≤12%,一等品≤14%(依据纱支粗细调整)。
-
捻度与捻系数
- 检测意义:捻度影响纱线强度、手感和织物风格。过高易导致织物僵硬,过低则易起毛。
- 检测方法:退捻法(GB/T 2543.1《纺织品 纱线捻度的测定 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
- 计算参数:苎麻本色纱捻系数一般设定在300~400(公制)范围内。
二、纤维成分与纯度检测
-
苎麻纤维含量分析
- 检测必要性:防止掺混低质纤维(如黄麻、亚麻或化学纤维),确保“100%苎麻”标签真实性。
- 检测标准:GB/T 2910《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与化学溶解法结合判定。
- 精度控制:允许误差≤1.5%(对纯苎麻纱要求含量≥95%)。
-
纤维长度与细度
- 检测项目:平均长度、短绒率、纤维线密度(分特)。
- 仪器方法:纤维投影仪或激光细度仪(参照GB/T 5885《苎麻纤维长度试验方法》)。
- 质量指标:优质苎麻纤维长度≥60mm,细度≤0.5tex。
三、外观与疵点检测
-
纱疵分级(IPI值)
- 检测内容:粗节、细节、棉结、毛羽等疵点数量。
- 检测设备:乌斯特Quantum 3型纱疵分级仪,按USTER®标准分类统计。
- 控制标准:IPI值(每千米疵点数)需≤20(优等品),毛羽指数H值≤5。
-
色泽一致性
- 检测要点:虽为未染色纱,但不同批次原料可能导致色差。
- 检测方法:使用分光测色仪测定Lab值,ΔE≤1.0为合格(参照ISO 105-J03)。
-
含杂率与异物检测
- 检测项目:麻皮、麻骨残留、尘埃等杂质含量。
- 检测方法:目视分拣结合称重法,杂质率需≤0.3%(GB/T 5881《苎麻纱》)。
四、化学与环保指标
-
回潮率与含油率
- 检测意义:回潮率影响纱线重量计算,含油率过高易导致储存霉变。
- 标准范围:回潮率8%~12%(GB/T 9995),含油率≤0.5%(高温萃取法测定)。
-
生态安全检测
- 检测项目:甲醛(≤20mg/kg)、pH值(4.0~7.5)、重金属(铅、镉等)。
- 适用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或GB 18401《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五、功能性检测(特殊要求)
- 抗菌性能
- 检测方法:AATCC 100定量法,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100%。
- 抗紫外线性能
- 检测标准:AS/NZS 4399,UPF值≥40可标注“防紫外线”。
检测流程与标准选择
- 常规检测流程:取样(GB/T 6502)→ 恒温恒湿平衡(24h,20℃±2℃,65%±4% RH)→ 分项测试→ 数据整合→ 出具 /CMA认证报告。
- 主流标准参考:
- 国内:GB/T 20793-2006《苎麻纱》
- :ISO 2370(麻纤维细度)、ASTM D6720(麻纱测试方法)
结语
苎麻本色纱的检测需兼顾传统物理指标与新兴环保要求,企业应根据产品用途(服装、家纺、工业用)选择重点检测项目,并通过定期抽检结合在线监测(如乌uster®系统)实现全流程质控,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并满足绿色供应链需求。
分享
- 上一个:缝纫用涤纶本色纱线检测
- 下一个: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检测
更多
推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