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项目 > 其他检测 > 性能检测,性能检测报告
棉本色纱线检测项目详解
一、物理性能检测
-
纱线密度(线密度)
- 定义:单位长度纱线的质量,常用单位有特克斯(tex)、英制支数(Ne)等。
- 检测方法:
- 称重法:截取一定长度(如100米)纱线,称重后计算线密度。
- 仪器法:使用自动纱线测长仪和电子天平快速测定。
- 意义:直接影响织物的厚度、克重及强度,是纱线分类和定价的重要依据。
-
捻度
- 定义: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分为Z捻(右捻)和S捻(左捻)。
- 检测方法:使用捻度仪进行退捻法测试,记录纱线完全解捻所需的捻回数。
- 意义:捻度过高易导致纱线僵硬,过低则强度不足;影响织物手感、光泽及抗起毛球性能。
-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 检测设备:电子织物强力试验机。
- 测试流程:夹持规定长度纱线,以恒定速度拉伸至断裂,记录大拉力和伸长量。
- 意义:评估纱线在加工和使用中的抗拉性能,断裂伸长率反映纱线韧性。
-
条干均匀度
- 定义:纱线沿长度方向的粗细均匀程度。
- 检测方法:采用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通过电容或光电原理检测纱线直径变化。
- 输出指标:CV值(变异系数)、细节、粗节、棉结等。
- 意义:条干不匀易导致织物出现横档、云斑等疵点,影响外观和强度。
-
毛羽指数
- 定义:纱线表面突出纤维的长度和数量。
- 检测方法:使用毛羽测试仪,通过光学或静电吸附方式统计毛羽数量。
- 意义:毛羽过多易造成织造断头、起球,影响织物光洁度和后道染色效果。
二、质量指标检测
-
棉结和杂质含量
- 检测方法:人工目测或纱疵分级仪自动检测,按标准分类统计棉结(纤维纠缠)和杂质(碎叶、籽壳等)。
- 标准要求:棉本色纱线杂质率通常≤1.5%,具体依据纱线支数和用途调整。
- 意义:杂质和棉结影响纱线外观及织物品质,尤其是高档针织品要求更严。
-
重量偏差率
- 计算方式:实际干燥重量与标称重量的百分比差值。
- 意义:反映纱线生产一致性,偏差过大可能导致织物克重不符合同要求。
-
回潮率
- 检测方法:烘箱法(105℃烘干至恒重)或电子水分仪快速测定。
- 标准范围:棉纱公定回潮率通常为8.5%,实际检测需考虑环境湿度。
- 意义:影响纱线重量计算、储存稳定性及后续加工性能。
三、功能性及特殊性能检测
-
耐磨性
- 测试方法:模拟纱线在摩擦条件下的磨损情况,记录断裂次数或表面变化。
- 应用场景:对工业用纱线(如缝纫线、帆布纱)尤为重要。
-
弹性恢复率
- 测试流程:对纱线施加一定拉伸形变后释放,测量其回弹能力。
- 意义:反映纱线在反复拉伸后的耐久性,适用于弹力织物用纱。
-
色牢度(特殊需求)
- 适用情况:若棉本色纱线需后续染色,需提前检测其白度、吸水性及染色均匀性。
- 测试项目:包括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
四、其他检测项目
- 含油率:检测纺纱过程中润滑剂的残留量,影响后道染色和亲肤性。
- 环保指标:如甲醛含量、重金属(依据OEKO-TEX标准)等,适用于出口或高端纺织品。
- 纱线外观检验:通过验纱机或人工检查,剔除污渍、油纱、错支等外观疵点。
五、检测流程与设备
- 取样要求:按GB/T 398标准,每批次随机抽取至少10个筒纱,确保代表性。
- 实验室条件:温度(20±2℃)、湿度(65±3%),试样需平衡24小时以上。
- 核心设备:
- 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USTER TESTER)
- 纱线强力试验机(如INSTRON)
- 自动捻度仪、毛羽测试仪、烘箱等。
六、检测结果应用
- 质量控制:通过数据统计(如CV值、强力分布)优化纺纱工艺参数。
- 贸易验收:依据合同约定的允差范围(如重量偏差±2.5%)判定批次合格性。
- 产品分级:按标准将纱线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指导定价与用途。
结语
棉本色纱线的检测体系贯穿生产、贸易及使用全流程,科学严谨的检测不仅能规避质量风险,还可为企业优化成本、提升竞争力提供数据支撑。随着智能化检测设备的普及,纱线质量控制正向自动化、高精度方向发展,推动纺织行业整体技术升级。
参考文献: GB/T 398-2018《棉本色纱线》 FZ/T 10001-2021《纺织行业检测方法通则》 USTER® STATISTICS 纱线质量标杆报告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
分享
- 上一个: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线检测
- 下一个:缝纫用涤纶本色纱线检测
更多
推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