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项目 > 其他检测 > 性能检测,性能检测报告
一、结构完整性检测
-
外观检查
- 表面缺陷:通过目视或放大镜检查磨铣鞋表面是否存在裂纹、凹坑、剥落或异常磨损。
- 几何形状:使用卡尺、三坐标测量仪等工具验证切削齿排列角度、刀翼对称性及基体轮廓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 焊接质量:重点检测切削齿(如碳化钨)与基体的焊接部位,确保无虚焊、气孔或未熔合现象。
-
尺寸公差检测
- 关键尺寸:包括外径、内径、总高度、螺纹规格(如API标准NC、REG等),需对照设计公差范围进行验证。
- 同心度与垂直度:通过专用工装检测磨铣鞋轴线与连接螺纹的同心度误差(通常≤0.05mm),确保井下作业时受力均匀。
-
材质分析
- 化学成分:通过光谱仪分析基体材料(如4140合金钢)的Cr、Mo、Ni等元素含量是否符合ASTM标准。
- 金相组织:观察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如回火马氏体),评估晶粒度及是否存在过热、脱碳等缺陷。
二、力学性能检测
-
硬度测试
- 采用洛氏硬度计(HRC)或布氏硬度计(HBW)多点测量基体、切削齿及焊缝区域的硬度值,确保基体硬度在28-32HRC,切削齿硬度≥85HRA。
-
抗拉强度与韧性
- 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基体材料的抗拉强度(≥900MPa)和延伸率(≥12%),验证其抗冲击能力。
- 夏比冲击试验评估低温环境(如-20℃)下的冲击韧性(≥40J),防止井下脆性断裂。
-
疲劳寿命测试
- 在模拟井下循环载荷(轴向压力+扭转载荷)下进行疲劳试验,记录裂纹萌生周期及扩展速率,预测实际使用寿命。
三、工作性能检测
-
耐磨性测试
- 台架试验:在模拟井筒环境(含石英砂的钻井液介质)中运行4-8小时,测量切削齿高度磨损量(≤0.2mm/h为合格)。
- 显微硬度对比:测试磨损区域的硬度变化,评估表面硬化层是否失效。
-
切削效率测试
- 使用标准岩样(如花岗岩、套管钢)进行切削试验,记录单位时间内的切削体积(m³/h)及比能消耗(kW·h/m³)。
- 对比不同齿形(如锥形、平顶形)和布齿密度下的效率差异,优化设计方案。
-
动态稳定性检测
- 动平衡测试:在高速旋转(200-500rpm)下检测径向振动幅度(≤0.1mm),避免因不平衡导致工具偏磨或井壁损伤。
- 螺纹连接强度:通过扭矩试验机测试上扣/卸扣扭矩(如API NC46螺纹推荐扭矩为12-15kN·m),验证抗扭失效能力。
四、特殊工况适应性检测
-
高温高压环境测试
- 在高温高压釜(150℃、70MPa)中模拟深井环境,持续运行后检测密封性、材料蠕变及切削性能衰减。
-
耐腐蚀性检测
- 浸泡于含H₂S(≥100ppm)、CO₂及高矿化度盐水中72小时,观察表面点蚀、应力腐蚀裂纹(SCC)及氢脆倾向。
-
非破坏性检测(NDT)
- 超声波探伤(UT):检测内部裂纹、夹杂等缺陷(灵敏度≤Φ2mm平底孔)。
- 磁粉探伤(MT):用于表面及近表面裂纹的快速筛查。
五、检测标准与周期
-
执行标准
- API RP 7G(钻具设计)、ISO 10424(井下工具规范)及企业内控标准(如耐磨层厚度≥3mm)。
-
检测周期
- 新工具出厂前需100%全项检测;使用中工具每作业3-5口井或累计运行150小时后进行复检。
六、检测结果应用
通过系统化检测可定位磨铣鞋的失效模式(如疲劳断裂、磨损失效),指导优化热处理工艺、齿形设计及作业参数(如转速、钻压),提升单次入井磨铣量20%-30%,降低非计划停工风险。
结语 磨铣鞋的检测需融合材料科学、力学分析及井下工况模拟技术,构建从“设计-制造-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体系,为复杂井筒修复作业提供可靠保障。
分享
更多
推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