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6光伏并网逆变器极性或相序错误保护检测
-
2024-11-25贵金属金检测
-
2024-11-28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灼烧残渣检测
-
2024-12-14医用电热毯、电热垫和电热床垫元件的故障检测
-
2024-11-28交流充电桩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检测
粘合衬干洗后的外观及尺寸变化检测概述
粘合衬作为服装、家纺等纺织品的重要辅料,其性能稳定性直接影响终产品的质量。其中,干洗后的外观保持性和尺寸稳定性是衡量粘合衬耐久性的关键指标。通过检测,可以评估粘合衬在多次干洗处理后是否出现脱胶、变形、起泡、变色或缩率超标等问题,从而确保其在实际使用中满足行业标准及用户需求。检测过程需结合或国内标准,采用精密仪器和科学方法,对试样进行模拟干洗循环处理并量化分析结果。
检测项目
粘合衬干洗后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核心项目:
1. 外观变化:包括表面脱胶情况、起泡程度、颜色迁移或褪色现象
2. 尺寸稳定性:纵向和横向的收缩率或伸长率
3. 剥离强度变化:干洗前后粘合强度的对比
4. 手感变化:材料硬度、弹性等物理特性的改变
检测仪器
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
- 干洗试验机:模拟商业干洗环境的设备(如SDL Atlas Launder-Ometer)
- 尺寸测量系统:高精度数字卡尺或光学测量仪(精度达±0.1mm)
- 剥离强度测试仪:电子织物强力机(符合ASTM D5034标准)
- 色差计:分光测色仪(如Datacolor系列)
- 厚度测试仪:数字式织物测厚仪(压力可调型)
检测方法
检测过程遵循标准化流程:
1. 预处理:试样在标准温湿度环境(20±2℃,65%±4%RH)平衡24小时
2. 初始测量:记录原始尺寸、厚度及外观状态
3. 干洗程序:按GB/T 19980-2022或ISO 3175标准进行规定次数的四氯乙烯干洗循环
4. 后处理:清洗后悬挂恢复24小时
5. 数据采集:测量尺寸变化率,评估外观缺陷等级,测试剥离强度保留率
检测标准
主要依据的国内外标准包括:
- 标准:GB/T 8629《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 标准:ISO 6330《纺织品 家庭洗涤和干燥试验程序》
- 行业标准:FZ/T 01085《粘合衬干热尺寸变化试验方法》
- 美国标准:AATCC 158《干洗尺寸变化:全氯乙烯法》
判定标准通常要求:外观无可见缺陷,尺寸变化率≤3%,剥离强度保留率≥100%
结果分析与应用
通过对比干洗前后的数据差异,可综合评价粘合衬的耐久性:
- 尺寸变化率=(洗涤后尺寸-原尺寸)/原尺寸×100%
- 色差ΔE≤1.5为合格(CIELAB色空间)
- 出现≥3mm的脱胶区域或明显褶皱需判定为不合格
检测结果可为生产改进、质量控制及采购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 上一个:可萃取重金属(砷、汞)检测
- 下一个:踝保护缓冲能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