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6光伏并网逆变器极性或相序错误保护检测
-
2024-11-25贵金属金检测
-
2024-11-28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灼烧残渣检测
-
2024-12-14医用电热毯、电热垫和电热床垫元件的故障检测
-
2024-11-28交流充电桩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检测
局部放电(在θt下)检测的重要性与背景
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是电力设备绝缘系统中常见的现象,通常由绝缘材料内部或表面的微小缺陷引发。在特定温度条件(θt)下,局部放电的活跃性和危害性可能显著增加,尤其是在高压设备(如变压器、电缆、GIS等)长期运行时,温度变化会加速绝缘老化并诱发放电现象。及时发现并评估局部放电的强度、频率和位置,对预防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及保障电网安全具有关键意义。
在θt条件下的局部放电检测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温度、设备运行状态及放电特征间的复杂关系。由于温度升高可能导致绝缘材料电导率变化或机械应力累积,传统检测方法可能需进一步优化以适应动态工况。因此,选择适合的检测项目、仪器及方法,并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核心。
局部放电检测项目
局部放电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1)放电量(pC级)测量;2)放电模式(如表面放电、内部放电、电晕放电)识别;3)放电相位分布(PRPD图谱)分析;4)放电位置定位;5)温度依赖性(θt)对放电特性的影响评估。此外,需结合设备历史数据及运行环境,分析放电趋势与绝缘劣化程度的关联性。
常用检测仪器
针对局部放电检测,主要仪器包括:
1. 高频电流传感器(HFCT):通过监测接地线中的高频电流脉冲捕捉放电信号;
2. 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放电产生的机械振动波,适用于密闭设备;
3. 超高频(UHF)传感器:接收300MHz-3GHz频段的电磁波,抗干扰能力强;
4. 暂态地电压(TEV)检测仪:用于开关柜等金属屏蔽设备的表面放电检测;
5. 红外热像仪:辅助识别因放电导致的局部温升异常。
检测方法与技术
局部放电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脉冲电流法(IEC 60270标准):通过校准的耦合电容和阻抗测量放电脉冲电流,适合实验室及现场定量分析;
2. 超声波法:利用声-电传感器定位放电源,尤其适用于变压器油中放电检测;
3. UHF检测法:通过分析电磁波传播特性实现高灵敏度检测,广泛用于GIS设备;
4. 红外热成像与紫外成像:结合温度分布和电晕放电光辐射进行综合诊断;
5.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集成多种检测手段以提高复杂工况下的诊断精度。
检测标准与规范
及国内主要遵循以下标准:
1. IEC 60270:规定局部放电测量的基本要求、校准流程及允许阈值;
2. GB/T 7354-2018:中国标准,等效采用IEC 60270,明确现场测试条件;
3. IEEE C57.124:针对油浸式变压器的局部放电检测与评估指南;
4. CIGRE WG D1.37:提出UHF检测技术在GIS中的应用导则;
5. DL/T 417-2019:中国电力行业标准,规范超声波检测的判定依据。
在θt条件下的检测需额外参考温度修正系数标准(如IEC 60076-14),并确保检测环境满足温控要求,以消除温度波动对放电特性的干扰。
- 上一个:用复合波限制电压检测
- 下一个:温升与载流能力验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