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6光伏并网逆变器极性或相序错误保护检测
-
2024-11-25贵金属金检测
-
2024-11-28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灼烧残渣检测
-
2024-12-14医用电热毯、电热垫和电热床垫元件的故障检测
-
2024-11-28交流充电桩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检测
粒度检测的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粒度检测是评估固体颗粒或粉末材料物理特性的关键参数,尤其在化工、冶金、医药、食品、环保及建筑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粒度分布直接影响材料的流动性、溶解性、反应活性、填充密度及终产品性能。例如,在制药行业中,药物颗粒的粒度会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在涂料工业中,颜料颗粒的均匀性决定了涂层的色泽与附着力。通过的粒度分析,企业能够优化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并满足相关行业标准。
主要检测项目
粒度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 平均粒径(D50):表征颗粒群体的中位粒径;
- 粒度分布范围(D10-D90):反映颗粒大小的分散程度;
- 比表面积:与颗粒的吸附性和反应活性密切相关;
- 颗粒形貌:通过显微成像分析颗粒形状对性能的影响。
常用检测仪器
粒度检测依赖高精度仪器,主流设备包括:
- 激光粒度分析仪:基于衍射/散射原理,适用于0.02-2000μm范围的快速测量;
- 动态光散射仪(DLS):专用于纳米级颗粒(1nm-10μm)的悬浮液体系;
- 筛分仪:通过机械筛网分级,适合大颗粒(>45μm)的粗筛分析;
- 电子显微镜(SEM/TEM):结合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单颗粒形貌与尺寸的观测。
典型检测方法
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方法:
- 湿法分散检测:将颗粒分散于液体介质后通过激光或超声波测量,适用于易团聚的细微颗粒;
- 干法检测:利用气流分散直接测量干燥粉末,避免溶剂干扰;
- 图像分析法:通过显微图像捕获与软件处理计算粒径分布,可同步获取形貌数据;
- 沉降法:基于斯托克斯定律测量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
关键检测标准
国内外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 ISO 13320:激光衍射法粒度分析的通用标准;
- GB/T 19077-2016:中国粒度分布的激光衍射测定标准;
- USP <786>、EP 2.9.31:药典中关于药物颗粒的检测规范;
- ASTM B822:金属粉末粒度测定的标准方法。
检测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样品制备、仪器校准及环境温湿度,确保结果符合重复性(RSD<3%)与准确性要求。
- 上一个:有效氯,%检测
- 下一个:氢氧化钾含量,%检测
更多
推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