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6光伏并网逆变器极性或相序错误保护检测
-
2024-11-25贵金属金检测
-
2024-11-28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灼烧残渣检测
-
2024-12-14医用电热毯、电热垫和电热床垫元件的故障检测
-
2024-11-28交流充电桩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检测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概述
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是现代化分析检测中应用广泛的技术之一,其核心原理是通过流动相(液体)与固定相(固体或液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复杂混合物中的组分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自20世纪60年代液相色谱(HPLC)技术问世以来,随着色谱柱材料、检测器和自动化技术的进步,液相色谱的灵敏度、分辨率和应用范围显著提升,现已成为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核心分析手段。
相比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适用于分析热稳定性差、分子量较大或挥发性低的化合物,尤其在高沸点有机物、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及离子型物质的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现代超液相色谱(U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其在痕量分析和复杂基质检测中的应用。
液相色谱检测的典型项目
液相色谱技术可应用于以下重点检测领域:
- 药物分析:原料药纯度检测、制剂含量测定、代谢产物研究
- 食品检测:添加剂残留(如防腐剂、色素)、农药残留、营养成分分析
- 环境监测:水体/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酚类)、重金属形态分析
- 生物医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临床诊断标志物检测
核心检测仪器组成
典型液相色谱系统包含以下关键组件:
- 输液泵:提供稳定高压流动相(如岛津LC-20AD、Agilent 1260)
- 进样器:自动进样系统(如Waters 2777C)
- 色谱柱:C18反相柱、HILIC亲水柱等(规格常见2.1×50mm~4.6×250mm)
- 检测器:紫外-可见(UV-Vis)、二极管阵列(DAD)、荧光(FLD)、蒸发光散射(ELSD)
- 数据处理系统:LabSolutions、Empower等色谱工作站
常用检测方法分类
根据分离原理和检测需求,主要方法包括:
- 反相色谱(RPLC):基于疏水相互作用,适用于非极性/弱极性化合物
- 离子交换色谱(IEC):用于带电物质分离(如氨基酸、核酸)
- 体积排阻色谱(SEC):按分子尺寸分离(如蛋白质纯化)
- 亲和色谱(AC):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如抗体-抗原结合)
检测标准体系
国内外主要参考标准包括:
- ISO 13875:2005《液态乳品中乳清蛋白测定-液相色谱法》
- USP〈621〉色谱法通则(美国药典)
- GB 23200.121-2021《食品安全标准 植物源性食品中331种农药残留测定》
- ChP 2020《中国药典》四部 通则0512液相色谱法
实验需遵循GLP规范,定期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理论塔板数、分离度、拖尾因子等指标验证),并采用标准物质(如NIST SRM)进行方法学验证,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 上一个:外固定支架骨针的测试检测
- 下一个:屈服弯矩检测
更多
推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