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6光伏并网逆变器极性或相序错误保护检测
-
2024-11-25贵金属金检测
-
2024-11-28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灼烧残渣检测
-
2024-12-14医用电热毯、电热垫和电热床垫元件的故障检测
-
2024-11-28交流充电桩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检测
碎屑岩粒度分析(激光干法)检测概述
碎屑岩是沉积岩的重要类型之一,其粒度分布特征是研究沉积环境、物源分析及油气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激光干法粒度分析作为一种、的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学、石油勘探、岩土工程等领域。该方法通过激光衍射原理对碎屑岩颗粒进行非接触式测量,无需样品前处理中的湿法分散,避免了因分散剂使用导致的误差,特别适用于不溶于水的矿物颗粒分析。
检测项目
激光干法粒度分析主要检测以下核心项目:
1. 粒度分布:测量碎屑岩颗粒的粒径范围及比例,生成累计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图;
2. 特征粒径参数:包括D10、D50(中值粒径)、D90等关键指标;
3. 分选系数:反映颗粒大小的均匀性;
4. 峰态与偏度:描述粒度分布的形态特征。
检测仪器
主要使用的仪器为激光粒度分析仪(干法模式),典型型号包括:
- Malvern Mastersizer 3000(干法模块)
- Beckman Coulter LS 13 320
- Horiba LA-960
仪器核心组件包括激光发射器、样品分散系统、多角度光电探测器及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可实现0.1-3500μm范围的粒径测量。
检测方法
检测流程分为以下步骤:
1. 样品制备:将碎屑岩破碎至单颗粒状态,通过干燥箱(105℃)去除水分;
2. 分散处理:使用压缩空气或机械振动装置使颗粒充分分散;
3. 进样测量:样品通过文丘里管进入测量区,激光束扫描颗粒群;
4. 数据分析:基于Fraunhofer衍射模型或Mie散射理论计算粒径分布;
5. 结果输出:生成粒度分布报告及统计参数。
检测标准
本检测需遵循以下标准规范:
- GB/T 19077-2016《粒度分析 激光衍射法》
- SY/T 5162-2021 岩石样品粒度分析方法(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 ISO 13320:2020 Particle size analysis - Laser diffraction methods
- ASTM E1458-12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Calibration Verification of Laser Diffraction Particle Sizing Instruments
注意事项与优势
注意事项:
- 样品需充分干燥,避免结块影响分散;
- 控制进样速度以保证测量稳定性;
- 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空白测试。
技术优势:
- 检测速度快(单次分析2-5分钟);
- 重复性误差≤1%;
- 无需化学试剂,环保;
- 可测粒径范围广,分辨率高。
激光干法粒度分析为碎屑岩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量化数据支撑,是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储层评价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用户需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参数设置,并严格遵循标准操作流程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 上一个:使用情况调查检测
- 下一个:天然气含硫化合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