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6光伏并网逆变器极性或相序错误保护检测
-
2024-11-25贵金属金检测
-
2024-11-28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灼烧残渣检测
-
2024-12-14医用电热毯、电热垫和电热床垫元件的故障检测
-
2024-11-28交流充电桩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检测
(部分放电后)贮存检测的意义与背景
在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及储能系统等领域,部分放电(Partial Discharge, PD)是绝缘材料劣化的重要前兆之一。当设备在运行或测试中发生部分放电后,其内部材料的绝缘性能可能发生不可逆变化,导致长期贮存后出现安全隐患。(部分放电后)贮存检测的目的在于评估此类设备或材料在经历放电后的贮存稳定性,确保其在非工作状态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可提前发现潜在缺陷,避免因材料老化、氧化或结构损伤引发的意外故障,尤其对高压设备、锂电池组及关键电子元件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检测项目
(部分放电后)贮存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 电气性能参数:如残余电荷量、绝缘电阻、介电强度及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anδ)的测量;
- 材料老化特性:检测绝缘材料表面碳化程度、局部击穿痕迹及化学组分变化;
- 环境耐受性:模拟贮存环境(温度、湿度、振动)下的性能退化分析;
- 二次放电风险:评估贮存后再次通电时的放电强度及重复性。
检测仪器
检测过程中需使用以下设备:
- 高压测试仪:用于施加模拟工作电压并记录漏电流;
- 局部放电检测仪:配备高频传感器,捕捉放电信号(如TEV、UHF传感器);
- 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材料在直流电压下的绝缘性能;
- 介质损耗测试仪:量化材料在交流电场中的能量损耗;
- 环境试验箱:控制温度(-40℃~150℃)、湿度(20%~95% RH)及机械应力条件;
- 光谱分析仪:检测材料表面的化学分解产物。
检测方法
主要方法包括:
- 预处理阶段:对样品施加标准化的部分放电激励,记录初始放电参数;
- 贮存模拟:将样品置于预设环境(如高温高湿、低温干燥)中,持续贮存指定时长(通常为48~1000小时);
- 电气性能复测:贮存结束后,重新测量绝缘电阻、介电强度等关键指标,对比初始数据计算衰减率;
- 微观分析:通过扫描电镜(SEM)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观察材料微观结构变化;
- 风险验证:对样品施加额定电压,监测二次放电的起始电压及频次。
检测标准
检测需遵循以下及行业标准:
- IEC 60270:高压设备局部放电测量标准,规范放电量校准与信号采集方法;
- GB/T 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通用要求,明确绝缘性能测试条件;
- UL 1973:储能系统安全标准,规定锂电池组贮存后的电气安全要求;
- ASTM D149:固体绝缘材料介电强度测试流程;
- 行业定制规范:如电力变压器、GIS设备的《Q/GDW 1168》等补充技术要求。
通过以上系统的检测流程与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可科学判定(部分放电后)贮存条件下材料的可靠性等级,为产品设计改进与寿命预测提供数据支撑。
- 上一个:还原高锰酸钾物质比体积检测
- 下一个:镉含量的测定检测
更多
推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