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和无致热原检测

  • 发布时间:2025-04-23 19:57:36 ;TAG: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无菌和无致热原检测的重要性

无菌和无致热原检测是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医疗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质量控制环节。无菌性是指产品中不存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微生物,而无致热原则指产品中不含可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如细菌内毒素)。这两项检测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尤其是静脉注射剂、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其检测结果不合格可能导致严重感染、脓毒症甚至死亡。因此,药典(如USP、EP、中国药典)和监管机构均对相关检测方法、仪器和标准提出了严格要求。

主要检测项目

无菌检测的核心目标是验证产品中是否含有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等活微生物,检测项目通常包括:
1. 直接接种法:将样品接种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需氧/厌氧菌)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真菌)中培养观察;
2. 薄膜过滤法:通过0.45μm滤膜截留微生物后转移至培养基培养;
3. 促生长能力试验:验证培养基对低浓度微生物的检出能力。

无致热原检测则聚焦于细菌内毒素(脂多糖)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主要检测方法包括:
1. 家兔热原试验(传统方法):通过注射样品后观察体温变化;
2. 细菌内毒素试验(BET):采用鲎试剂(LAL)的凝胶法或光度法进行检测。

关键检测仪器

无菌检测需配备:
• 无菌检查隔离器(隔离操作器)
• 生物安全柜(BSC)
• 微生物培养箱(需氧/厌氧环境控制系统)
• 薄膜过滤装置及真空泵

致热原检测常用设备包括:
• 内毒素测定仪(动态显色法/浊度法)
• 恒温水浴箱(37±1℃)
• 光度计(用于定量分析)
• 热原检测专用家兔固定装置

标准检测方法

无菌检测方法依据药典规定分为:
1. 直接接种法:适用于可溶混于培养基的液体样品;
2. 薄膜过滤法:适用于抗生素、油剂等干扰物质较多的样品;
3. 中和法:针对含抑菌成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

无致热原检测的主要方法为:
1. 凝胶法:通过观察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形成的凝胶判断结果;
2. 动态显色法:测定反应过程中吸光度变化以定量内毒素;
3. 终点显色法:通过终点色度变化计算内毒素含量。

检测标准体系

主流标准包括:
USP<71>无菌检查法与<85>细菌内毒素试验
欧洲药典2.6.1无菌性检查与2.6.14内毒素检测
中国药典四部1101无菌检查法与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ISO 11737-1(医疗器械灭菌微生物学方法)

检测需遵循严格验证流程,包括方法适用性验证、内毒素标准品校准、阴性/阳性对照设置等。新技术趋势包括采用自动化检测系统、快速微生物检测法(如ATP生物发光法)、以及基于重组C因子(rFC)的替代检测方法,以提升检测效率和结果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