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栅双极晶体管高温阻断(HTRB)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高温阻断(HTRB)检测项目详解

一、测试条件

  1. 环境参数

    • 温度:通常设置为器件高结温(Tjmax)的100%125%(例如150℃175℃),具体依据产品规格书。
    • 反向偏置电压:施加于集电极-发射极(C-E)间的电压为额定VCES的100%~100%。
    • 持续时间:标准测试周期为1000小时(部分严苛场景需延长至2000小时)。
    • 湿度控制:需在干燥氮气环境中进行,避免湿度影响测试结果。
  2. 设备要求

    • 高温箱精度:±2℃以内。
    • 高精度直流电源:电压稳定性≤0.1%,纹波系数<1%。
    • 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控漏电流(ICES)、结温等参数。

二、核心检测项目

  1. 静态电参数测试

    • 漏电流(ICES)
      • 测试方法:在施加额定VCES电压下,测量C-E间的反向漏电流。
      • 判定标准:漏电流需稳定在规格书范围内(通常<1μA)。若持续上升或突变,表明绝缘栅氧化层或PN结存在缺陷。
    • 阈值电压(Vth)
      • 测试门极开启电压的漂移情况,漂移量应小于初始值的10%。
  2. 动态参数评估

    • 开关特性:测试前后对比开通延迟时间(td(on))、关断延迟时间(td(off))的变化,异常变化可能预示键合线老化或芯片表面钝化层退化。
    • 跨导(gfs):监测跨导值是否下降,反映沟道迁移率的变化。
  3. 热特性分析

    • 热阻(Rth):通过瞬态热测试法(如JEDEC JESD51系列标准)测量结-壳热阻,评估散热路径的退化(如焊接层空洞、硅脂老化)。
    • 结温均匀性:利用红外热成像或热敏参数法(如VCE(sat)法)检测芯片温度分布是否均匀。
  4. 结构与材料可靠性

    • 键合线/铝层退化:通过X射线或声扫(SAT)检测键合线断裂、金属层电迁移。
    • 封装气密性:氦质谱检漏法验证封装是否渗漏,防止湿气侵入导致腐蚀。
    • 绝缘材料稳定性:评估有机材料(如环氧树脂)在高温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变化。
  5. 失效模式分析(如测试后)

    • 失效定位:采用EMMI(光发射显微镜)或OBIRCH(光束诱导阻抗变化)定位漏电点。
    • 微观结构分析:SEM/EDS观察栅氧化层击穿、金属迁移或界面分层。

三、测试流程与判定标准

  1. 流程

    • 预处理:器件在测试前需进行温度循环(-55℃~150℃, 5次)以排除早期失效。
    • 初始参数记录:记录ICES、Vth等基线数据。
    • 持续监测:每24小时记录一次关键参数,绘制趋势曲线。
    • 终点测试:结束后复测所有参数,对比变化率。
  2. 合格判定

    • 漏电流增幅≤50%(参考IEC 60747-9标准)。
    • 无突然失效(如短路、开路)。
    • 封装无可见形变或开裂。

四、常见失效机理及改进方向

  1. 栅氧化层缺陷

    • 表现:漏电流指数级上升。
    • 改进:优化氧化层生长工艺(如干氧氧化)、增加冗余设计。
  2. 焊接层空洞

    • 表现:热阻显著上升。
    • 改进:采用真空回流焊或烧结银工艺。
  3. 键合线疲劳

    • 表现:动态参数恶化。
    • 改进:替换为铜线键合或采用Clip Bonding技术。

五、标准参考

  • JEDEC JESD22-A108:HTRB测试方法。
  • IEC 60747-9:分立器件可靠性试验标准。
  • AEC-Q101:汽车级半导体应力测试指南。

通过HTRB测试可系统性暴露IGBT的潜在缺陷,为工艺优化和可靠性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测试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如新能源、轨道交通)调整严苛度,确保器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稳定运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