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12-16光伏并网逆变器极性或相序错误保护检测
-
2024-11-25贵金属金检测
-
2024-11-28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灼烧残渣检测
-
2024-12-14医用电热毯、电热垫和电热床垫元件的故障检测
-
2024-11-28交流充电桩充电模式和连接方式检查检测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磁场要求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
点 击 解 答 ![]() |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磁场要求检测指南
一、核心检测项目
1.磁场强度(Magnetic Field Strength)
- 测试目的:评估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磁场强度是否在安全限值内,避免对人体或周边设备造成危害。
- 测试方法:
- 使用高精度高斯计或磁强计,在设备工作状态下测量不同距离(如10 cm、50 cm、1 m)的磁场强度。
- 依据标准:ICNIRP(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指南、IEEE C95.1(电磁场安全标准)。
- 限值要求:通常工频磁场强度需低于27 µT(公众暴露限值),高频磁场需符合频率相关限值。
2.磁场频率范围
- 测试目的:验证设备工作频率是否符合设计规范及法规要求。
- 测试方法:
- 通过频谱分析仪或示波器捕捉磁场频率信号,分析基频和谐波成分。
- 典型频率范围:低频系统(kHz级,如Qi标准)、高频系统(MHz级,如磁共振技术)。
3.磁场空间分布
- 测试目的:分析磁场在传输区域内的均匀性和覆盖范围,优化能量传输效率。
- 测试方法:
- 使用三维磁场扫描系统,在设备周围建立网格化测量点,生成磁场分布图。
- 重点关注能量传输核心区域(如发射线圈周围)的磁场梯度变化。
4.谐波与杂散磁场
- 测试目的:检测磁场中是否存在非工作频率的谐波或杂散分量,避免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干扰。
- 测试方法:
- 利用频谱分析仪测量磁场信号的谐波失真(THD)和杂散发射。
- 依据标准:CISPR 11(工业/科学/医疗设备电磁干扰标准)。
5.效率与能量损耗
- 测试目的:评估设备在磁场传输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
- 测试方法:
- 测量输入功率(发射端)与输出功率(接收端)的比值,计算传输效率。
- 需考虑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效率变化(如空载、半载、满载)。
6.人体安全与生物效应
- 测试目的:确保磁场暴露不会对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或神经刺激。
- 测试方法:
- 使用人体模型(如仿真组织等效液体)和SAR(比吸收率)测试系统。
- 依据标准:IEC 62311(电子设备人体暴露评估)。
7.电磁兼容性(EMC)测试
- 测试目的:验证设备在磁场发射和抗干扰方面的合规性。
- 测试方法:
- 辐射发射测试:测量设备对外的磁场辐射是否符合限值。
- 抗扰度测试:评估设备在外部磁场干扰下的稳定性。
- 依据标准:FCC Part 15(美国)、GB 4343(中国)。
8.长期稳定性与温升
- 测试目的:检测设备持续工作时的磁场稳定性及发热情况。
- 测试方法:
- 连续运行设备24小时以上,监测磁场强度波动和线圈温度变化。
- 温升需符合UL 2738(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安全标准)。
二、测试设备与工具
- 磁场测量仪器:高斯计、磁强计、霍尔探头。
- 频谱分析仪(如Rohde & Schwarz FSW系列)。
- 三维磁场扫描系统(含自动化控制软件)。
- 功率分析仪(用于效率测试)。
- 电磁兼容测试系统(如EMI接收机、电波暗室)。
三、测试流程
- 准备工作:校准仪器,确定测试环境(如屏蔽室或开阔场)。
- 设备配置:设置发射端与接收端的相对位置和负载条件。
- 数据采集:按预设测试点记录磁场强度、频率、效率等参数。
- 分析报告:对比标准限值,生成合规性评估报告。
四、法规与标准参考
- 标准:ICNIRP 2020、IEEE Std 62704-4(人体暴露评估)。
- 中国标准:GB/T 37132(无线充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
- 行业规范:Qi标准(WPC联盟)、AirFuel共振标准。
五、注意事项
- 环境干扰:测试时需远离强磁场源(如变压器、电机)。
- 设备校准: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计量认证。
- 多场景测试:模拟不同使用场景(如金属物体靠近、多设备共存)。
结论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的磁场检测需覆盖强度、频率、分布、效率及安全性等关键指标。通过科学严谨的测试流程和符合性评估,可确保设备在运行的同时满足健康、安全和环保要求。
以上内容可作为设备研发、生产认证及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分享
- 上一个: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发射机杂散发射检测
- 下一个:无线电力传输设备工作频率范围检测
更多
推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