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力传输设备电信端子传导骚扰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无线电力传输设备电信端子传导骚扰检测技术解析

——核心检测项目与测试方法

引言

无线电力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技术通过电磁场实现非接触式能量传输,但其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噪声可能通过电源线或通信端口(如电信端子)传导至电网或相邻电子设备,导致电磁干扰(EMI)。为保障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电工委员会(IEC)、中国标准(GB)等均要求对WPT设备的电信端子传导骚扰进行严格检测。

一、检测原理与对象

  1. 传导骚扰定义 传导骚扰(Conducted Emission, CE)指设备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向外发射的高频电磁干扰信号。

    • 电信端子: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如Wi-Fi、蓝牙模块、RS-232接口等)连接的端口,是传导骚扰的关键路径之一。
  2. 危害性 未达标的传导骚扰会导致:

    • 邻近设备通信异常(如信号失真、误码率上升);
    • 电网电能质量下降;
    • 违反法规,无法通过市场准入认证(如CE、FCC、CCC)。

二、核心检测项目与测试方法

依据CISPR 11(工业设备)、CISPR 32(多媒体设备)及GB/T 9254(中国信息技术设备标准),检测项目包括:

1.传导骚扰电压测试(端子电压法)

  • 目的:测量电信端子在特定频段(如150kHz~30MHz)的骚扰电压水平。
  • 测试设备:EMI接收机、人工电源网络(LISN)、电压探头。
  • 关键参数
    • 频率范围:150kHz~30MHz(依据标准分段扫描);
    • 限值:准峰值(QP)和平均值(AV),如CISPR 22 Class B要求QP≤60dBμV,AV≤50dBμV(@150kHz~500kHz)。
  • 测试布置
    • 设备置于非导电桌面上,电信端子通过LISN连接至接收机;
    • 测试时设备处于大发射功率典型负载状态。

2.传导骚扰电流测试(电流探头法)

  • 适用场景:无法直接测量电压时(如多芯电缆)。
  • 方法:使用电流钳测量电信线缆的骚扰电流。
  • 频率范围:9kHz~30MHz;
  • 限值:根据不同频段分级,如30MHz以下需满足CISPR 15要求。

3.工作模式与负载条件测试

  • 动态工况模拟
    • 设备在充电(满载)、待机(空载)、通信交互等状态下分别测试;
    • 验证不同负载对传导骚扰的影响。
  • 调制特性分析:针对采用高频开关(如Qi标准中的6.78MHz)的WPT系统,需检测调制谐波成分。

4.接地连续性测试

  • 目的:验证设备接地系统是否有效抑制共模骚扰。
  • 方法:测量接地端子与外壳间的阻抗(通常要求≤0.1Ω)。

三、测试标准与限值对比

标准名称 适用设备 频率范围 限值等级
CISPR 32 多媒体设备 150kHz~30MHz Class B(民用)
GB/T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 150kHz~30MHz Class A/B
FCC Part 15B 美国市场设备 450kHz~30MHz 更严格于CISPR B

四、常见问题与改进措施

  1. 典型不合格项

    • 高频谐波超标:开关电源、逆变电路设计不合理;
    • 共模噪声抑制不足:滤波器选型或接地设计缺陷;
    • 线缆耦合干扰:未使用屏蔽线或端接磁环。
  2. 优化方案

    • 滤波电路设计:在电信端子入口增加π型滤波器、共模扼流圈;
    • 屏蔽与接地:采用双层屏蔽线缆,确保接地低阻抗;
    • 元件选型:选择低寄生参数的MOSFET、电容,降低开关噪声。

五、结论

电信端子传导骚扰检测是WPT设备EMC合规的核心环节,需结合动态工况、多频段扫描及严格限值要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强化滤波与屏蔽措施,可有效提升产品通过率,满足市场准入需求。

附录:测试报告需包含设备型号、测试条件、实测数据与限值对比曲线图(如频率-骚扰电压关系图)。 参考文献:CISPR 32:2015、GB/T 9254-2008、FCC Part 15 Subpart B.

以上内容为技术框架,实际检测需根据具体产品类型和适用标准调整参数与方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