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辐射骚扰(30MHz~12.75GHz)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LTE用户设备及辅助设备辐射骚扰检测

1. 检测背景与标准

辐射骚扰(Radiated Emission)测试是评估电子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能量是否超出限值要求的关键检测项目。对于LTE用户设备(如智能手机、CPE、模块等)及其辅助设备(充电器、数据线、电源适配器等),需满足以下/国内标准:

  • CISPR 32(《多媒体设备的电磁兼容性发射要求》)
  • 3GPP TS 51.010-1(移动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
  • FCC Part 15(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标准)
  • EN 301 908(欧盟无线通信设备协调标准)
  • YD/T 1597.1(中国通信行业标准)

2. 核心检测项目

(1) 辐射骚扰测试(30MHz~12.75GHz)

  • 测试目的:验证设备在正常工作时,其无意发射的电磁能量是否干扰其他设备或违反法规限值。
  • 测试频段划分
    • 30MHz~1GHz:重点关注基频和谐波干扰。
    • 1GHz~12.75GHz:针对LTE高频段(如Band 41、Band 42/43)及谐波、杂散发射。
  • 测试模式
    • 大发射功率状态:设备在LTE全频段、全功率下工作。
    • 空闲模式:设备待机时的背景噪声。
    • 充电状态:辅助设备(如充电器)单独工作时产生的骚扰。

(2) 辅助设备独立测试

  • 电源适配器/充电器:测试其在充电过程中通过电源线或空间辐射的电磁噪声。
  • 外接线缆(如USB线、天线馈线):评估线缆作为辐射源的骚扰水平。
  • 多设备协同工作:设备与辅助设备同时运行时产生的叠加干扰。

(3) 特殊场景测试

  • 极限温度/湿度环境:高温(+40℃)、低温(-10℃)下的辐射特性。
  • 多频段切换:验证设备在LTE频段切换时的瞬时骚扰峰值。
  • 车载环境:模拟车辆点火、加速等工况下的抗干扰能力。

3. 测试方法与设备

  • 测试环境
    • 电波暗室:符合CISPR 16-1-4标准的3m/5m法半电波暗室。
    • 接地平面:金属接地板模拟真实使用场景。
  • 接收机与天线
    • 30MHz~1GHz:使用双锥天线、对数周期天线。
    • 1GHz~12.75GHz:喇叭天线或双脊波导天线。
    • 接收机:符合CISPR 16-1-1的峰值检波、准峰值检波。
  • 设备配置
    • EUT(被测设备):放置于非导电支架上,距离地面80cm。
    • 线缆布置:电源线和数据线按实际使用状态摆放,避免形成环路。

4. 限值要求与判定

  • 限值分类

    • Class A:工业环境设备(宽松限值)。
    • Class B:民用/住宅环境设备(严格限值,常用)。
  • 典型限值示例(以CISPR 32 Class B为例):

    频段 限值(dBμV/m)
    30MHz~230MHz 30
    230MHz~1GHz 37
    1GHz~6GHz 47
    6GHz~12.75GHz 56
  • 判定准则:所有测试频点的骚扰信号均需低于限值,若超标需进行整改(如屏蔽设计、滤波电路优化)。

5. 测试关键点

  1. 天线极化方向:需测试水平和垂直两种极化方向的大值。
  2. 谐波与杂散:重点关注LTE工作频段的倍频(如2.6GHz设备的5.2GHz杂散)。
  3. 辅助设备隔离:测试时需确保辅助设备本身不成为干扰源。
  4. 数据业务模拟:设备需在FTP下载、视频流媒体等高负载状态下测试。

6. 应用场景与认证

  • 市场准入:通过测试后可申请CE(欧盟)、FCC(美国)、SRRC(中国)等认证。
  • 车载通信设备:需额外满足ISO 11452系列标准(汽车电子电磁兼容)。
  • 工业物联网设备:需适应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需求。

7. 测试报告内容

  • 设备型号、硬件版本、软件版本。
  • 测试配置图及线缆布置说明。
  • 全频段扫描数据及超标点分析。
  • 整改措施(如适用)。

通过以上检测项目,可确保LTE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兼容性与可靠性,为产品上市提供技术保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