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用户设备及其辅助设备辐射骚扰(30MHz~12.75GHz)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2GHz WCDMA系统辐射骚扰检测概述

辐射骚扰检测(Radiated Emission Test)是电磁兼容性(EMC)测试的核心项目之一,用于评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通过空间辐射的电磁能量是否超出法规限值。对于WCDMA用户设备(如手机、数据终端)及辅助设备(充电器、外接天线等),需满足标准(如CISPR 32、3GPP TS 51.010-1)及各国法规要求(如中国YD/T 1597.1、欧盟EN 301 489)。

检测频率范围与标准依据

  1. 频率范围:30 MHz – 12.75 GHz

    • 低频段(30 MHz – 1 GHz):主要检测设备及线缆的共模辐射。
    • 高频段(1 GHz – 12.75 GHz):重点关注WCDMA工作频段(1920-1980 MHz/2110-2170 MHz)的谐波、杂散辐射及开关电源噪声。
  2. 核心标准

    • CISPR 32:多媒体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
    • 3GPP TS 51.010-1:WCDMA用户设备的射频性能及杂散发射限值。
    • EN 301 489-1/-22:欧盟对无线设备的EMC要求。
    • FCC Part 15B & Part 24:美国对数字设备的辐射骚扰及移动通信终端的限制。

关键检测项目与测试方法

1. 用户设备(UE)辐射骚扰检测

检测项目 测试要求 方法要点
工作频段辐射发射 评估设备在WCDMA工作频段内的带外辐射(OOBE)及谐波。 - 设备设置为大发射功率,进行语音/数据传输;- 天线端口通过耦合器连接至频谱仪。
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 检测非工作频段的寄生辐射(如时钟谐波、电源噪声)。 - 全频段扫描(30 MHz – 12.75 GHz);- 使用峰值检波器和准峰值检波器。
机箱辐射 评估设备本体因PCB布局、屏蔽不良导致的辐射。 - 设备放置于转台上,接收天线在1m/3m距离处扫描水平和垂直极化方向。

2. 辅助设备辐射骚扰检测

检测项目 测试要求 方法要点
充电器传导骚扰 检测充电器通过电源线传导的高频噪声(150 kHz – 30 MHz)。 - 使用LISN(线路阻抗稳定网络)测量电源端口的传导发射。
外接天线辐射 评估天线端口及馈线辐射的杂散信号。 - 天线端口端接匹配负载,检测非工作频段辐射。
数据线缆辐射 检测USB/HDMI等线缆因共模电流导致的辐射。 - 线缆布置为1m长度,接收天线距离线缆中心1m处扫描。

测试环境与设备配置

  1. 测试场地

    • 半电波暗室(SAC):用于30 MHz – 1 GHz测试,地面铺设吸波材料。
    • 全电波暗室(FAC):用于1 GHz以上高频测试,六面吸波处理。
    • 屏蔽室:辅助设备的传导发射测试。
  2. 仪器配置

    • 频谱分析仪(频率覆盖至20 GHz)、EMI接收机、双脊喇叭天线(1-18 GHz)、对数周期天线(30 MHz – 1 GHz)。
    • 转台、升降台(天线高度1-4m可调)。

限值要求与判定标准

  1. 辐射发射限值(示例)

    频率范围 限值(dBμV/m) 测量距离 标准依据
    30 – 230 MHz 30 (QP) / 40 (Peak) 3m CISPR 32 Class B
    230 – 1000 MHz 37 (QP) / 47 (Peak) 3m
    1 – 12.75 GHz 50 (Peak) 1m FCC Part 15B
  2. WCDMA杂散辐射限值

    • 工作频段外(±2.5 MHz偏移):≤ -13 dBm(100 kHz带宽)。
    • 其他频段(如GPS、Wi-Fi):≤ -30 dBm(1 MHz带宽) - 依据3GPP TS 51.010-1。

测试中的关键问题与解决方案

  1. 典型失效场景

    • 高频杂散超标:由PA非线性、滤波器性能不足导致,需优化匹配电路或增加屏蔽。
    • 低频辐射超标:开关电源噪声或接地不良,建议使用铁氧体磁环或改进PCB布局。
  2. 测试配置注意事项

    • 设备需模拟实际使用场景(如握持手机时使用“模拟手”模型)。
    • 数据业务模式下需保持持续上下行传输(如FTP下载)。

结论

2GHz WCDMA设备的辐射骚扰检测需覆盖从低频传导到高频空间辐射的全频段,重点关注工作频段外的杂散和谐波成分。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和限值判定,可有效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兼容性与合规性。企业需结合设计阶段的EMC仿真与测试验证,避免后期整改成本。

如需更详细的测试流程或案例分析,可进一步提供具体场景需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