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设备传导杂散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无线通信设备传导杂散检测项目详解

一、传导杂散的定义与危害

传导杂散是指无线通信设备在工作时,除主信号频段外,通过传导路径泄漏到外部的非必要谐波、寄生信号或宽带噪声。其危害包括:

  1. 干扰其他设备:杂散信号可能覆盖其他设备的接收频段,导致通信中断或性能下降。
  2. 违反法规要求:和国内标准(如FCC Part 15、ETSI EN 301 489)对传导杂散限值有严格规定,超标可能导致产品无法上市。
  3. 设备自身可靠性问题:杂散可能反映设备内部电路设计缺陷(如电源滤波不足、屏蔽不良等)。

二、传导杂散检测的核心项目

传导杂散检测需覆盖设备所有可能产生杂散的端口和频段,以下是主要检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1.频率范围测试
  • 目标:确定被测设备(DUT)的杂散发射频率范围。
  • 方法:在设备工作频段的基础上,扩展至基频的10倍谐波或高测试频率(例如40 GHz),覆盖全频段扫描。
  • 标准限值:通常要求杂散信号功率低于主信号功率至少30 dB(具体依据标准而定)。
2.功率电平测试
  • 目标:测量杂散信号的功率是否超出法规限值。
  • 关键参数
    • 峰值功率(Peak Power):捕捉杂散信号的瞬时峰值。
    • 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适用于宽带噪声或调制信号。
  • 测试设备:频谱分析仪、功率计、射频接收机。
3.调制方式影响测试
  • 目标:验证不同调制方式(如QPSK、OFDM、FSK)对杂散信号的影响。
  • 方法:在设备支持的调制模式下分别测试,记录杂散频谱特性变化。
4.带宽与分辨率带宽(RBW)设置
  • 带宽要求:根据标准要求设置测量带宽(例如1 MHz或与信道带宽一致)。
  • RBW优化:RBW过大会导致噪声基底抬高,过小可能遗漏窄带杂散信号,需根据标准动态调整。
5.传导路径测试
  • 电源端口:通过线性阻抗稳定网络(LISN)测量电源线传导杂散。
  • 信号线端口:评估数据线、控制线等非射频端口的杂散泄漏。
  • 天线端口:使用定向耦合器或衰减器隔离主信号,测量天线端口的带外杂散。
6.标准符合性测试
  • 标准:FCC Part 15(美国)、ETSI EN 301 489(欧洲)、IEC 61000-6系列。
  • 国内标准:中国工信部《无线通信设备杂散发射限值及测量方法》(YD/T 1484)。
  • 行业标准:例如3GPP TS 37.113对5G基站传导杂散的详细规定。
7.环境干扰排除
  • 暗室或屏蔽室:避免外部电磁波干扰测试结果。
  • 接地与去耦:确保测试台接地良好,使用铁氧体磁环抑制共模噪声。
8.设备状态配置
  • 大发射功率模式:在设备大功率下测试,确保极限条件下的合规性。
  • 多信道与跳频测试:针对多频段设备,需覆盖所有信道的组合测试。

三、测试方法与步骤

  1. 测试设备连接

    • 使用LISN、衰减器、频谱分析仪构建测试系统。
    • 确保DUT处于典型工作状态(如满负荷传输)。
  2. 基线校准

    • 断开DUT,测量环境噪声基底,作为背景干扰参考。
  3. 数据采集与分析

    • 扫描全频段,记录超出限值的杂散信号。
    • 对可疑频点进行峰值保持(Peak Hold)和多次平均(Average)分析。
  4. 结果判定

    • 对比实测值与标准限值表(例如FCC Part 15中Class B设备限值)。
    • 标注超标频点并提出整改建议(如增加滤波器、优化PCB布局)。

四、常见问题与整改措施

  1. 超标杂散来源

    • 电源电路噪声(如开关电源的开关频率谐波)。
    • 本振泄漏(LO Leakage)或混频器非线性产物。
    • 时钟信号的高次谐波。
  2. 整改方案

    • 滤波设计:在电源线或信号线上增加π型滤波器、共模扼流圈。
    • 屏蔽优化:对敏感电路进行屏蔽罩隔离。
    • 接地改进:采用多点接地或分层接地降低阻抗。

五、行业应用与重要性

传导杂散检测广泛适用于:

  • 移动终端:手机、物联网模块。
  • 基站设备:4G/5G基站、小基站。
  • 无线模块:Wi-Fi、蓝牙、Zigbee模块。
  • 车载设备:车载雷达、V2X通信模块。

通过严格的传导杂散测试,可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兼容性,降低市场召回风险,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结语

传导杂散检测是无线通信设备研发和认证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涉及多频段、多端口的系统性测试。工程师需结合标准要求、设备特性和测试环境,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通过的测试与整改,可有效提升设备电磁兼容性能,满足市场准入要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