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一、脱色试验的核心检测项目

1.迁移性脱色测试

  • 目的:评估塑料中着色剂向接触介质迁移的风险。
  • 测试方法
    • 水迁移:将样品浸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如40℃/24h),观察水是否变色。
    • 油迁移:使用棉籽油或橄榄油(模拟油脂接触),检测油脂中的染料溶出量。
    • 酸性/碱性介质:浸泡于模拟食品环境(如乙酸溶液),评估脱色程度。
  • 标准参考: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标准)、ISO 105-E01(耐水色牢度)。

2.耐光性测试

  • 氙灯老化:模拟自然日光照射(如500小时),评估紫外线导致的褪色或变色。
  • UV加速老化:高强度紫外照射下(ASTM G154),观察颜色变化等级。
  • 判定标准:ΔE色差值≤3.0视为合格(根据用途可调整)。

3.耐热性测试

  • 高温烘箱法:样品置于80~150℃烘箱中(时间依材料而定),冷却后对比颜色。
  • 热压测试:模拟加工环境(如注塑温度),检测热稳定性。

4.摩擦脱色测试

  • 干/湿摩擦:使用标准白色棉布以规定压力摩擦样品表面(GB/T 3920),评估布面沾色等级。
  • 结果判定:按灰度卡1-5级划分,4-5级为合格。

5.耐溶剂性测试

  • 乙醇擦拭:医用酒精浸泡棉球擦拭表面,检测染料是否溶解。
  • 化学试剂浸泡:如丙酮、汽油等,评估脱色风险。

二、特殊应用场景附加检测

  • 食品接触材料:需额外检测重金属迁移(如铅、镉)及总迁移量(GB 4806.7-2016)。
  • 医疗器械:参照ISO 10993-5评估生物相容性,避免染料溶出引发毒性。
  • 儿童用品:欧盟EN 71-3严格限制可迁移元素及偶氮染料含量。

三、检测流程与关键点

  1. 样品制备:裁剪为规定尺寸(如10×10cm),确保表面无污染。
  2. 预处理:根据测试需求进行清洗、干燥或恒温恒湿平衡。
  3. 仪器分析
    • 色差仪:量化ΔE值(Lab*色空间)。
    • 分光光度计:测定迁移液吸光度,计算染料浓度。
  4. 结果判定:结合目视观察(灰度卡/变色评级)与仪器数据综合评估。

四、常见脱色原因及改进建议

  • 材料因素:低分子量染料易迁移,建议选用高分子复合颜料。
  • 工艺缺陷:注塑温度过高导致分解,需优化加工参数。
  • 添加剂影响:增塑剂加速染料析出,需调整配方相容性。

五、标准与认证参考

  • 国内:GB/T 32095(食品包装)、QB/T 4877(日用品)。
  • :FDA 21 CFR(美国食品级)、REACH(欧盟化学品安全)。

总结

塑料脱色试验需结合产品实际使用场景选择检测项目,重点把控迁移性、耐候性及化学稳定性指标。通过科学检测可有效避免因脱色导致的产品质量纠纷及安全风险,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议委托具备CMA/ 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确保数据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