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高温使用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高温使用检测项目详解

引言

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然而,高温环境会显著影响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和寿命。为确保电池在高温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通过严格的检测项目评估其耐受性。本文重点解析高温检测的核心项目及技术要点。

一、高温对电池的影响

  1. 性能衰退:高温加速电解液分解和电极材料老化,导致容量衰减和内阻增加。
  2. 热失控风险:高温可能引发SEI膜分解、隔膜收缩或熔融,导致短路甚至起火爆炸。
  3. 循环寿命缩短:长期高温环境下,电池的充放电次数显著减少。

二、核心检测项目及方法

1.高温循环寿命测试

  • 目的:评估电池在高温下的循环稳定性。
  • 方法
    • 将电池置于恒温箱(如55℃或更高温度),进行充放电循环(如1C充放电)。
    • 记录容量保持率(每5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比例)。
  • 标准:参考GB/T 31484(中国)、IEC 62660()等。

2.高温存储测试

  • 目的:验证电池长期高温静置后的性能变化。
  • 方法
    • 电池充满电后,在高温(如60℃或85℃)下存储7~28天。
    • 检测存储前后的容量、内阻、外观(膨胀、漏液等)。
  • 判定标准:容量衰减≤20%,内阻变化≤30%。

3.高温充放电性能测试

  • 目的:分析高温对充放电效率的影响。
  • 方法
    • 在高温(如45℃、60℃)下进行恒流恒压充电(CC-CV)和不同倍率放电。
    • 记录充电时间、放电容量、电压平台变化。

4.热冲击测试

  • 目的:模拟温度骤变对电池的影响。
  • 方法
    • 将电池置于高温(如70℃)环境中保持2小时,迅速转移至低温(如-20℃)环境,观察是否出现开裂、漏液。

5.高温内阻测试

  • 目的:评估高温下电池的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变化。
  • 方法
    • 使用交流阻抗谱(EIS)或直流内阻仪,在高温条件下测量内阻。

6.热失控测试(Safety Test)

  • 目的:验证电池在极端高温下的安全性。
  • 方法
    • 加热电池至热失控触发点(通常≥150℃),监测温度、电压、气体释放及是否起火爆炸。
    • 记录热失控触发时间和高温度。

7.高温过充/过放测试

  • 目的:验证电池在高温异常使用下的安全极限。
  • 方法
    • 在高温下对电池进行过充(如120% SOC)或过放(0% SOC以下),监测是否发生鼓包、漏液或热失控。

8.高温自放电测试

  • 目的:分析高温对电池自放电率的影响。
  • 方法
    • 将满电电池高温存储(如45℃)7天,测量容量损失比例。

三、关键设备与条件控制

  1. 设备需求

    • 高精度恒温恒湿箱(±1℃精度)。
    • 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支持高温环境)。
    • 热成像仪、气体分析仪(用于热失控监测)。
  2. 环境控制

    • 温度均匀性(箱体内温差≤2℃)。
    • 避免外部振动和电磁干扰。

四、数据分析与判定

  1. 数据采集
    • 实时记录温度、电压、电流、内阻、容量等参数。
  2. 失效分析
    • 通过拆解电池分析电极形貌、隔膜完整性、电解液成分变化。
  3. 安全阈值
    • 根据标准定义热失控触发条件(如温升速率≥1℃/s且温度≥170℃)。

五、应用场景与标准

  1. 电动汽车:需通过UN38.3、GB/T 31467.3等高温测试。
  2. 消费电子:参考IEC 62133-2中高温存储和循环要求。
  3. 储能系统:需满足UL 1973中高温运行和热失控传播测试。

六、结论

高温检测是锂离子/锂聚合物电池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涵盖性能、安全性和寿命等多维度评估。通过标准化测试项目,可有效筛选出耐高温的优质电池,降低实际应用中的风险,推动电池技术向更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发展。

:具体测试参数需根据电池类型(如NMC、LFP)、应用场景和相关标准调整。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