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型晶体管集电极-基极击穿电压 V(BR)CBO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一、检测目的

  1. 验证器件的耐压可靠性:确保晶体管在额定电压下不会发生击穿失效。
  2. 筛选合格产品:剔除击穿电压低于设计标准的器件。
  3. 分析工艺缺陷:通过击穿特性识别材料缺陷或制造工艺问题。

二、检测项目与测试方法

1. 击穿电压(V(BR)CBO)测试

  • 定义:在基极开路时,逐步增加集电极-基极反向电压,直至电流达到指定临界值(通常为1 mA或按行业标准设定)。
  • 测试步骤
    1. 将晶体管基极悬空(或通过高阻抗连接),集电极与基极之间施加反向电压。
    2. 以恒定速率(如0.1 V/s)逐步升高电压,同时监测电流变化。
    3. 当电流达到预设阈值时,记录此时的电压值,即为V(BR)CBO。
  • 关键设备:高压直流电源、精密电流表、探针台。

2. 漏电流(ICBO)测试

  • 定义:在接近击穿电压(通常为100% V(BR)CBO)时,测量集电极-基极之间的反向漏电流。
  • 测试方法
    • 施加固定电压(如100% V(BR)CBO),稳定后读取电流值。
    • 漏电流需低于数据手册规定的大值(典型值在nA~μA级)。
  • 意义:漏电流异常可能反映PN结质量或表面污染问题。

3. 温度特性测试

  • 目的:分析温度对V(BR)CBO的影响(通常温度升高,击穿电压下降)。
  • 测试条件
    • 在高温(如125℃)和低温(如-40℃)环境下重复击穿测试。
    • 计算温度系数(ΔV/℃),验证是否符合设计预期。
  • 设备要求:温控测试箱、热电偶测温系统。

4. 重复性与稳定性测试

  • 步骤
    1. 对同一器件进行多次击穿测试(至少3次),评估结果的一致性。
    2. 在额定电压下持续加压1分钟,观察击穿特性是否漂移。
  • 判定标准:重复测试偏差应小于±5%。

5. 失效模式分析

  • 软击穿与硬击穿鉴别
    • 软击穿:电压回撤后器件恢复,可能由局部缺陷引起。
    • 硬击穿:不可逆损坏,表现为持续低阻状态。
  • 分析手段:结合电镜(SEM)或热成像定位击穿点。

三、检测设备与配置

  1. 高压直流电源:输出范围需覆盖V(BR)CBO的1.5倍(如0-1000 V)。
  2. 精密电流表:量程覆盖1 nA-10 mA,分辨率≤1 nA。
  3. 温控系统:温度范围-65℃至+150℃,精度±1℃。
  4. 防护措施:高压隔离装置、防电弧设计。

四、检测注意事项

  1. 安全防护:高压测试需避免人体接触,设备需接地。
  2. 校准要求:电流表和电压源需定期校准,确保精度。
  3. 环境控制:测试环境湿度需低于50% RH,防止漏电干扰。
  4. 样品固定:采用非导电夹具,避免机械应力影响结果。

五、测试标准参考

  • 行业规范:JEDEC JESD77、MIL-STD-750(方法3011)。
  • 判定阈值:V(BR)CBO实测值需≥数据手册标称值的100%。

六、结论

V(BR)CBO检测是评估双极型晶体管可靠性的核心项目。通过系统化的击穿电压、漏电流及温度特性测试,可全面验证器件的耐压性能,为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实际测试中需结合标准流程与失效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复制
导出
重新生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