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和便携式蜂窝通讯设备电压波动与闪烁检测

检测项目报价?  解决方案?  检测周期?  样品要求?(不接受个人委托)

点 击 解 答  

一、电压波动与闪烁的定义

  1. 电压波动(Voltage Fluctuation) 指设备运行时引起的供电电压有效值的周期性或随机性变化,可能导致其他用电设备工作异常。

  2. 闪烁(Flicker) 由电压波动引发的人眼对光源亮度变化的感知(如LED指示灯或屏幕显示),可能造成视觉疲劳或不适。

二、核心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 IEC 61000-3-3(适用于额定电流≤16A的设备)和 IEC 61000-3-11(扩展至≤75A设备),检测项目包括:

1. 电压波动测试(ΔV)

  • 目的:量化设备对电网电压的短期(1秒内)和长期(10分钟)波动影响。
  • 测试方法
    • 通过精密电源模拟器监测设备在不同负载状态(如待机、数据传输、充电、高功耗运行)下的输入电流变化。
    • 记录电压有效值的变化幅度(ΔV)和持续时间。
  • 限值要求
    • 短期波动(≤1秒):ΔV ≤ 3% 额定电压(230V系统为±6.9V)。
    • 长期波动(10分钟):ΔV ≤ 4% 额定电压。

2. 闪烁测试(Pst和Plt)

  • 目的:评估设备引起的电压波动对人眼感知的影响(闪烁效应)。
  • 测试方法
    • 使用闪烁测试仪(如EMTEST系列)模拟人眼对光强变化的敏感度(基于IEC 61000-4-15定义的“闪烁仪”模型)。
    • 计算短期闪烁指标Pst(短时闪烁严重度)和长期指标Plt(长时闪烁严重度)
  • 限值要求
    • Pst ≤ 1.0(10分钟测量周期)。
    • Plt ≤ 0.65(2小时测量周期)。

3. 谐波电流测试(相关影响)

  • 目的:设备产生的谐波电流可能导致电网电压畸变,间接引发电压波动。
  • 测试方法
    • 依据IEC 61000-3-2,测量设备输入电流中各次谐波分量(如3次、5次、7次谐波)。
    • 结合电压波动测试结果,分析谐波与电压波动的相关性。

4. 动态负载响应测试

  • 目的:验证设备电源管理系统在负载突变(如从待机切换到5G高速传输)时的电压稳定性。
  • 测试方法
    • 使用电子负载模拟设备功耗的阶跃变化(如0%→100%负载)。
    • 记录输入电压的瞬态跌落/过冲幅度及恢复时间。

5. 电池供电模式下的电压波动

  • 目的:评估设备在电池供电时内部电源转换电路(如DC-DC)的稳定性。
  • 测试方法
    • 测量电池输出端电压在负载变化时的波动幅度。
    • 验证是否符合设备内部电源设计规范(如±5%容差)。

三、测试设备与配置

  1. 测试仪器
    • 交流电源分析仪(如Keysight 6812B)。
    • 闪烁测试仪(如EMTEST LFS-1000)。
    • 高精度示波器(带宽≥100MHz)。
  2. 负载模拟
    • 可编程电子负载(如Chroma 63200系列)。
    • 5G信号模拟器(验证蜂窝通讯状态下的功耗特性)。
  3. 环境条件
    • 温度:23±5℃;湿度:30%~60% RH。
    • 电网模拟:纯正弦波,频率50/60Hz±0.5%。

四、测试流程

  1. 预处理:设备充满电,连接至测试系统并稳定运行30分钟。
  2. 基线测试:记录空载状态下的输入电压和电流。
  3. 动态测试
    • 依次模拟典型使用场景(通话、视频流、充电等)。
    • 触发负载阶跃变化(如从10%到100%额定电流)。
  4. 数据采集
    • 记录电压波动波形、谐波频谱、Pst/Plt值。
  5. 结果分析
    • 对比标准限值,生成合规性报告。

五、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1. Pst超标:优化设备电源的软启动设计,减少突发电流需求。
  2. ΔV超限:增加输入滤波电容或采用动态电压调节(DVR)技术。
  3. 谐波干扰:改进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

六、法规与认证要求

  • 欧盟CE认证:强制符合EN 61000-3-3/EN 61000-3-11。
  • 美国FCC认证:需满足Part 15B对无意发射的要求。
  • 中国CCC认证:参照GB/T 17625系列标准。

七、结论

电压波动与闪烁检测是移动和便携式蜂窝通讯设备上市前的核心EMC测试项目。通过精确模拟实际工况下的电源动态特性,可有效预防设备对电网质量的干扰,并确保用户体验的稳定性。研发阶段需将检测结果反馈至电源电路设计,从拓扑结构(如同步整流、多相供电)和固件算法(如动态频率调整)层面优化性能。

以上内容为技术文档的核心框架,实际测试中需结合具体设备规格和新标准版本进行调整。


分享